EN
東科新聞

新聞中心

公司視頻

東科模具的“工匠精神”-技術部中心主任羅勇

發布時間:2018-12-05 作者:未知 閱讀量:

華龍網(通訊員 陳元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痹诘谑稳珖舜笏拇螘h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工匠精神”這個詞首次被提到。何為“工匠精神”?那便是那些技藝精湛的手藝人身上具備的嚴謹、專注、敬業、追求極致的精神。工匠從事的勞動固然是重復性的,然而好的工匠,在工作中能不斷發現新問題,改進生產工藝流程,從而提升生產質量和效益。無數事實都表明:企業生產技術的創新,不僅僅是專家和工程師的事情,工匠同樣至關重要。


記者走進江津珞璜工業園重慶東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在平凡的崗位上發現了這樣一位工匠。


一張辦公桌,一臺舊電腦,一摞專業模具設計書……很時候,羅勇都喜歡坐在電腦前,一會兒抬頭嘗試在電腦軟件上進行各種模具設計,一會兒埋頭翻閱著一份又一份專業資料,沉浸于一次又一次的設計攻關和研究……10余年來,這儼然成為了他的一個習慣。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模具設計師、模具設計領域專家,目前任技術部部長兼企業技術中心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終洋溢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他,就是優秀共產黨員,技術能手,帶徒名師……重慶東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員工羅勇。


攻堅克難 在平凡崗位上發光


時光回溯。2000年的夏天,那時的羅勇身材偏瘦、一臉稚嫩,從榮昌技校機械設計專業畢業的他并沒有立即投入到打工的“大軍”,而是選擇了走進軍營,在那里他成為了優秀士兵,部隊推薦他入黨,從此,一個光榮的共產黨員身份便伴隨著他,這也更加激勵他在以后的人生當中積極進取,敢為人先,創優爭先。2003年,羅勇前往廣州某工廠當學徒,真正踏足社會。從學生到工人,從書本到實踐,心懷志向的他在尋找一條光明之路。


“一線生產是干苦活的,一線員工靠手藝吃飯,要踏實肯學肯干,精鉆細琢?!边@是羅勇剛進廠時老師傅告誡他的一番話,年輕好學的羅勇,如獲至寶,把老師傅的話當成工作箴言,默默地記在心里。模具工、鉗工、裝配工等一線工種,他都學了個遍,也是在這3年里,他接觸到模具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工序、工藝,逐漸熟悉和掌握模具設計軟件。


2007年,已經可以獨立設計模具的羅勇,毅然放棄沿海高薪的誘惑,從廣州回到內地,加入了重慶東科模具,成為一名模具設計師。同年底,他便迎來了一個“柴油機通機箱體模具設計”攻關任務,這對于當時的羅勇而言,是一個還沒接觸到的空白領域,時間緊、任務重、工藝要求高。


那時他才剛剛從公司回家過春節不到2天,接到任務電話,他二話不說,當即就回到公司設計一線投入工作。面對模具設計復雜和成型難度高這兩大難題,他采用邊學邊設計、邊設計邊修改的方式,一方面通過深入學習中國模具設計手冊中的相關理論設計知識和模具結構來指導實際模具設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過不斷的設計嘗試,盡可能地彌補各方面設計缺陷,完善模具結構,連續7天7夜,加班加點,最終模具設計實現一次性成功,圓滿完成任務。


勤學多看 將“自我充電”變成常態


“他遇到技術問題特別愛刨根問底?!北攘_勇晚來該公司一個月的另一名同事這樣說到,在模具檢測現場,他總是觀察仔細、不斷請教,下班后別人都走了,他還蹲在那琢磨,業余時間打電話探討問題也是常事?!耙蔀槟>咴O計方面的專家,更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這是他的理想信念。


就在該公司完成“柴油機通機箱體模具設計”之后的某一天,羅勇主動找到了領導楊總,說了這樣一句話:楊總,我感覺自己現在的理論知識確實還存在不足,遇到問題時容易出現思路“卡殼”,是得補補課,充充電了。


于是,他這樣說,也這樣做。2008年開始,羅勇為自己制定了一套充實的學習計劃,每天晚上堅持看看專業書,了解模具設計的多結構、多樣式、多工藝,先后較為系統地自學了《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公差與配合》、《壓鑄新工藝新技術及其模具創新設計實用手冊》等理論書籍。


2009年,東科模具有了自己的壓鑄機,具備了模具配套試模的能力,也打破了“模具質量別人說了算”的局面。而羅勇也迎來了一份新的學習機遇和工作任務,到生產一線,過程參與試模、裝配,檢測模具的穩定性、精確性等等性能,從抽芯順序、開模順序、模具重點部位噴涂清晰度、內部質量探傷等各方面都一一記下數據,整合分析,一旦發現問題便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在他看來,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大家庭,作為家庭成員就應該全心全意做好家里的每一件事情。的確,10余年了,從學徒到模具設計師、從模具設計師到技術部部長,羅勇始終干在最前頭,切實發揮出示范帶頭作用。


苦干加巧干 做創新“領路人”


羅勇的第一次創新想法出現在2009年。那時候,他已經具備豐富的模具設計經驗,形成了較為成熟模具設計思想,在對不同客戶的訂單設計過程中,他慢慢發現,有些設計或許可以更簡捷更實用。羅勇的第一次創新記錄是在2012年,是關于汽油機箱體模具設計的課題。通過在企業各種設計實踐的不斷積累,其實早在一年前他就形成了有別于權威出版書上的完整的設計思路,他發現,當前整個行業的澆注系統中,進料口均設置在合箱面上,雖然這種結構的壓鑄模具能夠生產,但是由于結構的限制會出現壓鑄氣孔組織縮松、整機裝配后出現斷裂的風險,同時缸頭上的葉片也存在壓鑄缺陷。


借助一臺電腦、一個模擬分析軟件、一臺壓鑄機等設備,羅勇開始主持開發并獨立設計。從最初的設計思路出發,通過模具澆注系統的計算和模擬分析軟件的測試,到最終一個個方便實用、性能穩定的汽油機箱體模具的相繼出爐,并在重慶地區被客戶所廣泛熟知和應用,這期間羅勇不知投入了多少個加班加點,熬紅了多少回雙眼!


經過無數次設計、試驗和改進,并采用了標準化設計和制作要求,他所研發的實用新型專利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巧妙的優點,很好地解決了產品組織縮松和成型缺陷的問題,內部產品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交付合格率達到100%,有效地降低了壓鑄生產成本。2014年,該項專利技術正式申報成功。如今,當很多客戶拿到模具,察看設計思路,出自羅勇之手的模具基本都能被分辨出來。據了解,近年來,羅勇在壓鑄模具設計方面獨立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發明5項,參與配合完成實用新型專利發明4項,其中轉化為科學技術成果5項。


打造核心團隊 讓人才之樹花滿枝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


2012年,東科模具任命羅勇為技術部部長,深感肩上責任重大的他,提出了標準化的管理模式。首先,他一改之前設計軟件版本不統一的現象,提出統一公司設計軟件(三維軟件、二維軟件)的方案,開始了標準化的第一步。其次,東科模具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由羅勇任技術中心主任,主要負責公司的技術設計的研發與革新。在公司領導的重視以及大力支持下,他帶領的核心技術團隊持續對公司壓鑄模具設計技術規范標準進行更新,并形成東科模具設計標準庫。由于東科模具具備很強的三維畫圖能力,模具設計復雜系數高,形式多樣,多個方面達到標準,該技術中心也成為第11個被重慶市江津區認定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這一年,東科模具也榮獲“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結合行業需求以及自己實際經驗,他建議并推行了技術部人才梯隊培養模式,形成了“學徒—助理工程師—模具工程師—模具主管工程師”的崗位晉升機制,同時配備相應的薪酬福利。為了增強年輕人的設計能力,建立培訓平臺,每月開展2-3次培訓活動,進行各類軟件運用培訓、技能培訓等,幫助他們找出工作中的問題,引導規避,相互討論,共同學習,激發學員潛能,使之成為培養企業優秀人才的“孵化器”、提高創新創效能力的“加速器”。


“現在有條件了,為年輕人引路很有必要?!绷_勇經常這樣說到,看到員工不用再像自己以前那樣“摸著石頭過河”,感覺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很開心。曾經有人這樣問羅勇:像老黃牛一樣拼命,圖什么?羅勇的回答是——既然做就應該做得最好,這樣才無愧于心,何況同事們也都很努力,自己又怎能偷懶呢!

這就是羅勇對于工作的態度,一個優秀共產黨員該有的“工匠精神”。


東科模具更是在這么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家人的努力下,成長為一顆模具領域的明星企業。



?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